海云的脑门上叫人戳了一下,海云回过神来,不解的看着淮月。
“把心思藏好些,你是读书的儿郎,不能把心底事都摆在脸上。”
淮月慢慢踱步出去,门外站着的果然是家兴婶子蒋氏,还有她女儿家玉。
蒋氏一家在族中没什么分量,人家吃饭,她们连一口汤都没有分到。
蒋氏是个老实人,心肠也软。
淮月想起幼时她曾悄悄塞过几块米糕给自己,只是后来被她丈夫江四海发现了。
江四海在别人跟前窝囊,对着妇孺倒是硬气,两个人都遭了打。
蒋氏再没敢给淮月东西,看见她挨打,也是背过身去。
江家玉知道她娘因为淮月挨了打,趁着淮月不注意,狠狠的咬了她一口。
她那时候虽然还小,但淮月觉得她骨子里,是像江四海的。
想起从前之事,淮月没有赶她们走,却也没摆笑脸,只淡漠的说:“婶子怎么来了?”
蒋氏被她这话闹了个大红脸,江家玉表情僵了僵,还是强笑着过来挽淮月。
“婶子,堂妹,坐吧。”
淮月招呼她们,也避开了江家玉的手。
阿泰给上了壶现成的茶,初娘捡了几样寻常的糕点摆上桌。
蒋氏倒没觉得被怠慢了,反而很是欣喜的从随身竹篮里取了一碟米糕出来,笑道:
“你小时候最喜欢吃我做的老芝麻米糕了,来尝尝。”
“的确是……
淮月看着那碟不同于寻常米糕的松软,反而偏于扎实的米糕,顿了顿,继续道:“很久没吃了。”
老芝麻米糕做起来很麻烦。
寻常米糕都是直接炒米后磨粉,但这种老米糕得先将粳米泡半烂,还要起蒸熟,晾凉晒干之后,再磨粉待用。
晾晒、揉搓、炒米、拌糖、磨粉、蒸煮、切糕、入箱。
这样一碟老米糕,少说也要十天半个月的功夫。
淮月喝了口水,她不是馋了,而是在想,蒋氏到底是求什么呢?做了这样费功夫的糕点来。
蒋氏满脸堆笑,“尝尝我的手艺,可还行?比不得你啦,这么大的一个铺子也撑起来了,连傅娘子都喜欢吃呢。”
江家玉似乎用胳膊肘推了蒋氏一下,好像嫌她提的太早。
天憋了几日没下雨,也没太阳,闷闷潮潮的,身上连汗都发不出。
淮月身上黏答答的不太舒服,又对着江家的人,没什么好脸色。
“婶子还是先说什么事儿吧。你不说我吃不下。”
“我哪有什么事儿啊。”蒋氏尴尬。
淮月又是一副似笑非笑,懒洋洋不爱搭理人的样子。
江家玉恨铁不成钢的斜了蒋氏一眼,拿了块米糕吃,道:
“姐姐,我父亲就是个窝里横的浑人,在族里也没人瞧得起,当年他们做的事儿,我们家可是一点都没沾。”
“哦?是这样呀。”
淮月说着,却不搭话头,慢悠悠的掰了米糕一角送进嘴里。
入口不乏软糯,但口感又趋于厚实,细嚼之下,芝麻的浓香就溢满齿间。
“味还行?”
江家玉问,淮月点了点头。
江家玉松了口气,可又闭了嘴,方才一鼓作气说了好些话,似乎耗光了她。
淮月事儿多,没工夫陪着她们磨,便道:
“婶子若只是闲话的话还是改日吧吗,我厨后还有事儿呢。”
“阿姐!”江家玉‘嚯’的一下站起来,后边的话就在嘴边,却说不出口。
“你打小就是个掐尖要强的,这样也好,起码不是泥人一样任人拿捏的性子,也不是那不要脸面,只盼着坐享其成的懒鬼。”
淮月这话是夸又不是夸,堵得江家玉再说不出求人的话来。
可等她掀了后院门帘的时候,江家玉忽然开了口。
“我哥买了辆大车。”
“本来想在码头拉活,但码头是有势力的地儿,他人笨又懒,傻乎乎的砸钱买车,却没打听好世情,叫人给打了一顿,半个活也没有。”
“那地儿,傅家能管,爹自己搁不下脸面,就让我们娘俩来求阿姐去傅家卖人情。”
“我们知道阿姐是苦日子里熬出来的,当初没拉你一把,现在也不想来烦你,可实在是活路难寻。”
家玉哭了起来,又去扯蒋氏的袖子。
淮月瞥了一眼,伤痕看着眼熟,藤条打的,她从前身上也满是。
‘江家的爷叔连打人的喜好都一样。’淮月有些嘲弄的想着。
“这个口,我是不会开的。”
淮月硬邦邦的说。
蒋氏和江家玉眼里连光都没了。
“这米糕做的还行,要不,你们来店里上工,就做这个老米糕,我论时辰给你们算工钱,粉糖料都店里出钱,你们来做就是了。”
这真是峰回路转,母女俩喜不
第三十三章 老米糕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